共计 140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不合格品管理的一种方法是返工与返修,同时也是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产品质量和符合标准的问题至关重要。成品往往需要经过修改或修复,才能满足既定标准和客户期望。在这种情况下,组织通常需要做出选择:返工还是返修?
返工(Rework) | 返修(Repair) |
如果返工工艺已获客户批准,则通常不需要单独事前批准。 | 组织必须在返修前获得客户批准。 |
返工后产品 100% 符合规范和要求。 | 返修后产品 不能100%符合要求,但可用于预期用途。 |
风险较低 —— 因为100%满足要求。 | 风险较高 —— 可能导致质保问题及现场可靠性故障。 |
IATF 16949 标准对应条款:
8.7.1.4 —— 返工产品的控制。 |
IATF 16949 标准对应条款:
8.7.1.5 —— 返修产品的控制。 |
要求差异:返工仅在客户有要求时需获得批准。 | 返修必须在开始前取得客户批准。 |
虽然这两种方式的目标都是提升产品质量,但它们在处理方式、方法以及最终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返工与返修在管理上的要求。
理解这些过程,对于有效的质量管理和保持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一、返工的管理
首先来看返工(Rework)。返工是指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修改,使其完全符合最初的要求和规范。根据 IATF标准(8.7.1.4条款),在决定是否返工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汽车行业常用的风险与机会分析。如果客户有要求,返工必须在取得客户批准后方可开始。
组织必须建立书面化流程,以确保返工活动符合《控制计划》或其他相关文件中规定的原始规范。同时,还需要提供 拆解和返工的作业指导书,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执行。这些指导书应涵盖复检和可追溯性要求,以确保质量标准的维持。
此外,企业还必须保留返工的记录,包括数量、方法和时间。
典型案例:零件重新喷漆;装配中错误零件的拆除与重新装配。
二、返修的管理
与返工类似,返修(Repair)同样是针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但不同之处在于,返修的目标是恢复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不一定符合所有最初的要求。
IATF标准(8.7.1.5条款) 对返修提出了与返工类似的要求,但有一个关键区别:
对返修后的产品,组织必须获得 客户的书面批准,以确认其偏离原始规范是可接受的。
同样,返修也需要风险评估和客户批准。组织必须建立返修的书面化流程,指导文件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使用,并且包含复检和可追溯性要求。
企业也需保留返修相关的记录,包括数量、方法、日期和可追溯性。
典型案例:零件经过修改或重新装配后可使用,但仍然不满足原始规范。
三、返工产品案例
案例:如果我们通过机加工生产齿轮,在测量后发现内径过小。
此时,我们通过重新加工该零件,使其符合规范和要求,这就是返工。

四、返修产品案例
案例:如果我们通过机加工生产齿轮,在测量后发现内径过大。
此时,我们通过堆焊的方式在内部填充材料,然后再次机加工,使其可以被接受。
在这里,堆焊并不是客户认可的工艺,因此产品并不能100%符合要求,但能够满足使用功能,这就是返修。

返工和返修都旨在改善不合格品的质量,但两者有本质区别:
-
返工:目标是使产品重新符合原始规范。
-
返修:目标是恢复产品的功能,但可能不符合原始要求。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风险评估、客户批准(尤其是返修)、以及详细的书面流程和作业指导,以确保高质量并满足客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