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1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5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1. 漏工序的原因:

操作者方面,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品质、新人或新岗位出现的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等。

管理方面,没有提供合适的方法以避免问题的出现,没有对操作者的操作方法进行调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以提高效率等。

2. 漏工序检出难易度分类:

a. 困难(如攻牙、压披锋、刻印、涂漆)、

b. 中等(如冲小孔、折矮短边、铆接小件)、

c. 容易(如冲大孔,折长高边、铆钉、铆接大件)。

重点管控检出困难的工序。

3. 工序调机品管理:

工序调机合格后交付生产前,由调机人员将工作台面进行清理,将调机工具收纳归位,清理废料。

重点:将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箱、将未能确认品质状况的产品放入待处理品箱,并交给QC确认品质状态。

模夹具异常后再次调机时,仍需按此要求执行。

由QC首检人员检查此规定的实施情况,并作为签单生产的标准之一。

4. 作业中断管理:

一切在正常连续生产时半成品可能停留的地方。如冲床、攻牙机、铆钉机、模具、夹具、拉线、包装台上。

当临近工间休息或下班时,对于单工序生产的,必须完成本工序;对于连线生产的,必须完成拉线上所有半成品。

任何本工序未完成品及完成品,只能出现在相应的已标识的胶箱中。

生产组长在工间休息或下班时,需检查责任区内此规定的实施情况,并负间接责任。

5. 离岗许可制:

在非工间休息时,操作人员需处理个人紧急事务的,必须向组长提出离岗申请并得到批准。

离岗前必须按作业中断管理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并由组长确认相符后,方可离开岗位。

组长尤其要注意连线生产中员工的离岗要求及管理工作。

6. 物料分隔管理

对于冲压和攻牙工序,一定不能放于模具/夹具与操作者的中间地带

对于小产品,

1)未加工品和已加工品分别放置于操作者的两侧。

物料箱不能放于机台上的,需提出胶箱放置架的形式、大小和数量,并确定完成日期。

2)将未加工品和已加工品分别装入小胶箱中,做“未完成品”和“已完成品”标识,并放于冲床/攻牙机工作台面的两侧。

改进码模方式:没有气顶要求的模具,码模位置优先选码中间共两个,后选右后和左前方向共两个,方便将小胶箱放于右侧装未加工品;同时物料进出模具或夹具时操作方便,以及减少可能的刮花。

以上两点要求无法实施的,由组长提出模具/夹具/工具的改造方法和完成期限,由其直接上司负责跟进实施进度。

7. 非流水线包装漏工序:

包装组一般完成:全检、涂漆、擦拭、装箱等。漏涂或少涂是最常发生的。

对于漏涂问题,需用合适的胶箱分装不同半成品;对于少涂问题,如果涂的范围大,可以考虑分工序涂不同的范围。

从人角度考虑,包装组是相较于冲压攻牙在注意力方面最不集中的一个群体,根源是聊天、其他岗位串岗。

其岗位坐姿作业、比冲压工作安全,必须根除聊天现象,尤其是相邻工位的聊天。

8. 箱中首件检查:

为避免整箱半成品漏工序,每次开始生产一箱半成品时,操作者必须将箱中产品作首件检查,确定前一工序是否漏加工。

考虑操作者的可检查性:有无文件支持/是否了解前一工序的加工完成状态?

9. 间接人员造成:

非直接生产人员在生产线接触半成品时,可能因没有回位到相应机台,造成漏工序。

需控制非直接生产人员接触半成品的人数,培训需接触半成品的人员以提高他们的品质风险意识。

10. 半成品标识:

需要完善半成品标识管理。

对于制程不良后作为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的半成品,有潜在漏工序风险,需完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指示清楚处理方式、处理方法、使用什么工具检验方法和工具、实施进度和效果确认。

11. 作业依据:

需要将相应的工序图/作业指导书悬挂于机台边,还需考虑机台边文件架的便利使用性。

12. 制程和客诉不良调查:

操作者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品质。如果说绩效考核是正向刺激,那么不良品出现之后的原因调查和追责就是反向制约。

需完善现有的制程不良和客诉不良调查流程,并实施和作相应的监督,确定品质事故责任人。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降低漏工序客诉率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