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6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金属的断裂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主要依据是断裂前的宏观塑性变形程度、微观断裂路径、断裂模式以及载荷和环境条件。
一、根据断裂前宏观塑性变形程度
1. 韧性断裂
主要特点:断裂前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如颈缩,拉长。
断裂过程:在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产生微孔洞——通常源于夹杂物或第二相粒子,微孔洞长大并连接,最终导致断裂。
断口特征:宏观上看,断口表面比较暗淡,呈纤维状或鹅毛绒状,一般有剪切唇。拉伸试样有明显的颈缩。
微观特征:具有典型的韧窝结构,韧窝是微孔洞在断裂表面留下的凹坑状形貌。
能量吸收:断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塑性功。
危害性:相对较低,断裂前有预警,有明显变形。
最典型的例子如低碳钢在室温下的拉伸断裂。见图1。

2. 脆性断裂
主要特点:断裂前没有或仅有极微小的宏观塑性变形,断面颈缩不明显。断裂发生时几乎没有先兆和预警。
断裂过程:通常是原子键在正应力作用下快速、直接地分离,裂纹扩展迅速。
断口特征:宏观上看断口表面平整、光亮,呈结晶状或颗粒状,有时可见人字纹或放射状条纹,指向裂纹源。拉伸试样断口无明显颈缩。
微观特征:具有解理台阶、河流花样或冰糖状形貌(沿晶断裂)。
能量吸收: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很少。
危害性:极高,破坏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脆性断口见图2。

低温下的体心立方金属如低温下的钢铁、存在严重应力集中或缺陷的材料、某些高强度材料等,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二、根据微观断裂路径
1. 穿晶断裂
断裂特点:裂纹穿过晶粒内部扩展。
断裂类型:可以是韧性的如微孔聚集型穿晶断裂,形成韧窝,或者脆性的,如解理断裂。
解理断裂:一种特定的穿晶脆性断裂,沿特定的结晶学平面——解理面快速分离,微观上可见河流花样、解理台阶等特征。常见于低温、高应变速率或存在三向拉应力的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
2. 沿晶断裂
断裂特点:裂纹沿着晶粒边界扩展。
产生原因通常由晶界弱化引起,原因包括晶界析出有害相,杂质元素在晶界偏聚,以及环境因素,如应力腐蚀、氢脆、高温蠕变。
断口特征:微观上呈现“冰糖块”状或多面体状形貌。
性质:多为脆性断裂,但也有韧性沿晶断裂(较少见)。图3为韧性沿晶断口。
图3
三、根据断裂模式(应力状态与断裂面取向)
1. 正断
断裂特点:断裂面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
应力状态:主要由正应力(拉应力)引起。
断裂性质:通常表现为解理断裂、沿晶断裂等脆性断裂,但也可能是韧性断裂(拉伸断口中心纤维区)。
2. 切断
断裂特点:断裂面平行于最大切应力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呈45°角。
应力状态:主要由切应力引起。
断裂性质:通常是韧性断裂,如拉伸断口的剪切唇、纯剪切断口。
例如扭转断裂通常为切断。纯剪切断裂示意图见图4。
图4
四、根据载荷性质和环境因素
1. 疲劳断裂
断裂特点:在应力幅低于静载屈服强度的交变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断裂过程:裂纹在应力集中处萌生,并在交变应力下稳定扩展,最终发生失稳断裂。
断口特征:宏观可见疲劳贝纹线;微观可见疲劳扩展辉纹。
断裂性质:即使是韧性材料,疲劳断裂宏观上也常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断裂。疲劳断口见图5。
图5
2. 应力腐蚀断裂
断裂特点:在拉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
断裂过程:腐蚀环境促进裂纹萌生和扩展,拉应力加速腐蚀过程。
断口特征:宏观脆性,断面上常可见腐蚀产物。
3. 氢脆断裂
断裂特点:由于氢原子进入金属内部,降低其塑性和韧性,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延迟脆性断裂。
断裂过程:氢原子在应力梯度驱动下富集于缺陷处,如夹杂物部位,偏析带等,降低原子键合力或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导致开裂。
断口特征:宏观脆性,微观多为沿晶(如高强度钢)或穿晶解理(如钛合金)。断口上可能有“鸡爪纹”等特征。
断裂类型:氢环境脆化、内部氢脆、氢反应脆化等。
4. 蠕变断裂
断裂特点:金属在高温下承受恒定载荷或恒定应力时,随时间推移发生缓慢而持续的塑性变形(蠕变),最终导致断裂。
断裂过程:高温下晶界强度下降,晶界滑动、迁移,形成孔洞并连接成裂纹。
断口特征:宏观上可能有颈缩,但塑性变形量通常不如室温韧性断裂大。微观主要为沿晶断裂,断口上有蠕变孔洞。
5. 过载断裂
断裂特点:由单一或少数几次超过材料承载极限的载荷(静载或冲击)引起的断裂。
断裂类型:可以是韧性断裂,如室温下塑性材料的拉伸过载,也可以是脆性断裂,如低温或冲击载荷下。
五、结论
金属断裂的主要分类依据是宏观塑性变形程度,从而区分是韧性还是脆性,以及微观断裂路径,是穿晶还是沿晶。
韧性断裂伴随显著塑性变形,微观为韧窝;脆性断裂无显著塑性变形,微观为解理或沿晶。
穿晶断裂穿越晶粒;沿晶断裂沿晶界扩展。
其他重要类型包括疲劳断裂,主要受交变应力;应力腐蚀断裂受,主要是拉应力+腐蚀介质双重作用;氢脆断裂,受氢+应力共同作用;蠕变断裂,主要是高温+恒载作用。
实际工程构件的断裂往往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疲劳断裂最终失稳区可能是韧窝,且有明显塑性变形,而扩展区是疲劳条带,呈脆性断裂特征。
理解金属的断裂类型对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失效分析和预防灾难性事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