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3条内审法则,内审员一定要看
体系的内审就是找到体系的不良与不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改善,做出纠正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最终目的。
-
制定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日程安排) -
制定审核检查表(很多公司没有对审核检查表更新,还是沿用以前的检查表) -
按计划执行审查(执行内部审核,查、看、问、记) -
审核结果汇总(召开末次会议,进行结果的汇总) -
管理评审(审核结果评估,提出改善意见) -
会议决定(定案,决定改善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人,改善计划等) -
结果跟进(改善措施的效果跟进,结案)
审核3要素(目的、范围和依据)我们首先说一下目的,为什么展开这次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目的可以是以下的几种:
- 第二方或者第三方的准备
- 获得第三方认证
- 确认体系达成质量目标的有效性
- 确认现有体系的符合性或者完整性
- 保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当然也可以是一些临时的事件导致的额外审核,比如:觉得自己的装配车间近期合格率直线下滑,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审核找到它下滑的原因。一些流程走得不顺,效率不佳,我们也可以进行内部调查、测试、审核,找出不顺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要让相关人员知道,内审不是找谁的茬,是要找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可以是整个公司、整个体系,也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流程,甚至一个产品的品质控制过程。这些均可以根据内审目的而定。
审核的范围可以是:条款要素,涉及的产品过程,物理区域,客户特殊要求等
常见的依据是:IATF16949/ISO9001 标准要求,客户特殊要求,法规要求,五大核心工具(其他相关工具和质量管理方法),公司内部的标准/文件等
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